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新全球標準,加密貨幣正式納入國際收支平衡系統

robot
摘要生成中

3月20日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發佈了《國際收支手冊》第七版(BPM7),首次將加密貨幣納入全球經濟統計標準,以滿足數字資產對經濟日益增長的影響。

該框架的核心標準要義是,將像比特幣(BTC)這種無負債的代幣加密貨幣被歸類為非金融資本資產,而那些由負債支持的穩定幣被視為金融工具。 比特幣被視為非金融資本資產 IMF的新手冊還將數字資產分為同質化代幣(如比特幣)和非同質化代幣(如NFT),並根據其是否有相應的負債進一步區分。 例如像比特幣這種無負債的加密貨幣,被歸類為非金融資本資產,而其它由負債支持的代幣(如以太坊或Solana)則被視為股權類資產。 簡單來說,無負債的加密資產,如比特幣,僅作為交易媒介,被單獨記錄在資本賬戶中,作為非生產性金融資產的一部分。 而如果具有協議或平臺的代幣(比如以太坊或Solana)的所有者與發起人居住在不同的國家,那麼這些代幣可能被歸類為金融賬戶下的類似股權的資產。

舉例來說,如果英國投資者持有美國發行的Solana代幣,這個頭寸將被記錄為“股權加密資產”,和傳統的外國股權投資很相似。 質押獎勵和驗證服務的標準框架 IMF還提到,考慮到質押和收益加密活動的複雜性,持有這些代幣所獲得的質押獎勵可能類似於股票股息,應記錄在經常賬戶收入下,具體取決於持有的規模和目的。 這就意味著,涉及驗證加密資產轉移的交易(比如挖礦或質押)將被視為服務生產,並將其添加到計算機服務出口和進口中。 《BPM7》手冊經過了全球160多個國家的協商後製定,預計將在未來幾年指導官方統計。儘管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實施情況有所不同,但IMF的這一舉措也為全球範圍內的數字資產統計提供了統一框架。 結語: IMF的最新舉措為加密貨幣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提供了明確的指導,這不僅標誌著加密貨幣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球經濟體系的正式認可,還為全球範圍內的數字資產統計搭建了統一框架。 儘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執行方式可能有所差異,但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髮展,我們有理由相信,加密貨幣將在未來的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 #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#加密貨幣 #全球標準

查看原文
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,非招攬或要約,也不提供投資、稅務或法律諮詢。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。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分享
留言
0/400
暫無留言
交易,隨時隨地
qrCode
掃碼下載 Gate.io APP
社群列表
繁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ไทย
  •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